close

原文出處亮媽facebook網誌

主講人:蕭志暉老師 

 

這可能是參加母乳講座以來收穫最大的一次~

主講人蕭老師用心到上網搜尋媽媽們的問題,而真的能切中議題,

雖然場面有些混亂,但是老師還是很有耐心的堅持不用麥克風講完兩小時~

對老師的耐心跟喉嚨深深一鞠躬,

我想這也是媽媽們對華德福教育心嚮往之的原因之一吧~

因為筆記是用PDA記的,有點條列式,所以再加一些自己的心得~

原來我們可能不是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,

以大人的角度去看孩子的行為,真正的癥結是在於孩子的情緒,

這麼小的孩子是真的有情緒的~一如小朋友跌倒,

家長的反應很重要,如果立刻衝向前關心,孩子可能會覺得自己很弱,

媽媽的能力較強較好,所以步驟應該是先觀察傷勢->若沒事(或許孩子也覺得沒問題)->那就裝做沒事發生,讓他自己站起來,身為媽媽2年多,現在才發現我們給孩子的"感覺"原來是這樣子的~

首先老師談到0到7歲的孩子首重"身"

就是最基本的生活飲食起居而已,一定要先發展健全,

如同金字塔的基座,一定要紮實~

所以很多媽媽從小就送孩子去補習,

就是迫不及待的希望孩子能發展"心",能贏在起跑點~

不論孩子"身"是否有準備好,又如同孩童階段就帶他參加音樂會,

展覽,但孩童心智並未到位,又如何要求能認識"美"呢~

所以0~7歲的家長的導引首重"善",善是最難?也是最為重要的,

但有了善,其實美跟真也一併附帶包含了~

第2,人類是動物界中唯一靠著"模仿"來學習的,

語言是學習,行為也是學習,所以孩子見到人不會主動打招呼.

端看家長是否也有主動打招呼(以孩子的稱謂),

自然而然孩子也會模仿著~又如孩子打人,可能要先了解孩子的情緒問題,

家長如果說"你打人了,給他秀秀"倒不如家長自己主動去"秀秀"被打的孩子,讓孩子模仿你的行為~

蕭老師有提到,對孩子要明顯的區分"你的" "我的"

這個部分我覺得真的是一語道破,因為最近亮真的會把吃不完的東西倒在我的碗裡,媽媽問到小朋友樂於模仿,但是會要求拿媽媽的東西的時候,要明確的告訴他哪些是你的,哪些是我的,若你我不分也不宜,而且衍生很多問題~

第3點環境的部份,也打破了我們的迷思,總以為多給小朋友刺激,

多接觸大自然,多到各地去玩對發展很好~

但其實是小朋友沒有辦法接受過多的未知而產生恐懼,

緊張甚至會造成生理上的病痛~

所以倒不如家裡附近的公園來的自在~

而什麼樣的生活能夠讓孩子健康長大,

那就是"規律"的生活,小孩子是渴求規律而本身並不規律的,

所以要靠父母來主導,規律的生活會讓孩子有安全感,

另外第4點過度的保護也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,

所以大人的智慧就在於何時該放手?

過度的保護,孩子不知道何時能夠去探索~

當然就會黏媽媽囉~

媽媽們問到孩子之間的紛爭該怎麼解決,

因為以大人的角度總是要求大的要讓小的,

小的又不懂事,幹麻去跟他計較,

但是這樣只會更糟,讓大的更氣,

其實是要倒過來,請小的來讓大的,

大的會服氣而且讓小的來模仿大的,

這也是華德福混齡的一個重點,讓大的來帶小的~

若有紛爭,家長總會去把焦點放在造事者,

應該"輕輕"帶過,而把重心放在表現的很棒的那一位上面,

讓孩子模仿孩子,知道下次要往好的表現才會受重視~

所以反而是哭的越大聲越得不到關心~這招真棒但是真的很難做到,

尤其是家裡只有一個寶貝又哭得左右鄰居不得安寧的時候~

搶玩具的時候要先把搶的焦點移開,再迅速轉移焦點,

小朋友的記憶力都是很短暫的,怎麼轉移,這當然也是家長的智慧之所在啦~

像我們?小孩都會用"同理心"

蕭老師說,孩子能顧到自己感受就很了不起了,

更遑論顧及別的孩子會不會痛?所以同理心這招確定"失效"

難怪我總覺得沒用,原來是"心"還沒有到啦~

最後第5點,關於大人的言語部份,

就是要減少問句跟否定句,現在的父母都會給孩子過多的選擇,

這個或那個(亮會說"都不要" 還會學大人說"隨便")

選了以後家長又覺得不好,那既然這樣何必自找麻煩,

既然要給人家選擇,就要接受孩子選的,

其實3歲以下不需要給選擇,走~我們去公園

不是"我們去公園好不好~",換回來的回答有可能是"不好"

肯定的句子也會教導孩子正確的方向,孩子不會覺得

父母連簡單的決定也無法做~

還有就是否定的句子也要減少,讓孩子有更多

正向思考跟空間,這點我也覺得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~

挖~我打字還蠻快的嘛,落落長一串ㄋㄜ~希望有記到"重點"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ennyhlc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